约80%的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患儿除有肢体方面的障碍外,大部分患儿存在构音器官和摄食系统的中枢性神经运动异常,造成患儿发声困难、摄食困难、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语言、摄食、认知、社会交往及交流能力的发育。
语言障碍常见分类
一、语言发育迟缓
属于获得性失语症,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造成的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障碍。在脑瘫儿童当中,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和接受均较实际年龄迟缓。
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迟缓,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均低下,无论是听语理解、语言表达、构音运动等方面都比正常儿童迟缓一些。大部分脑瘫患儿语言理解比表达好一些,常表现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时不清,说话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无法使他人理解其语言的意义。
二、运动性构音障碍
脑性瘫痪虽然是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但其运动障碍的程度及姿势异常却随年龄增长而变化。随着病程延长,异常姿势固定,长期运动功能障碍,继发性病损愈来愈重,口、舌及颜面肌力、肌张力异常使咀嚼、言语的清晰度均受影响。主要表现为:
1.声音异常
包括音质异常、音量异常及音调异常。
2.构音异常
主要包括构音困难、吐字不清、发音短促、说话中途突然中断等。
3.流畅度异常
主要指言语的节律异常,表现为口吃或言语吱唔。
语言障碍发生原因
一、语言发育迟缓
1.在儿童发育的早期被剥夺或脱离语言环境可导致语言发育迟缓。脑瘫患儿活动范围小、语言环境和周围环境的制约以及运动阶段的发育障碍,均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全面发育。
2.脑瘫患儿可伴有听觉障碍,听觉对儿童的语言发育非常重要,如果在语言发育期长期存在对口语的输人障碍,则语盲的理解和表达均会受到影响。
3.脑瘫患儿可伴有智力落后及视觉障碍,也导致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低下。部分患儿还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实际语言交流能力差。
4.由于脑损伤使大脑皮质某一特定区域受损,会产生与该部位相对应的某种障碍,阻碍其语言发育。
二、运动性构音障碍
因脑瘫患儿全身运动降碍,从而出现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呼吸不规则、呼吸调节困难;口唇、苦、下颌、软腭、鼻咽腔等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口腔残存一些本应随发育而抑制或消失的原始反射,阻碍发声及语言的发育,影响其言语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1.不随意的下领上抬运动、口唇运动、张口、伸舌。
2.不能灵活进行口唇开合、撅嘴、呲牙、鼓腮等交替运动或运动范围受限。
3.舌的运动功能低下,或有不随意运动所致构音运动的准确性障碍。
4.下颌开合困难,轮替运动速度低下。
5.鼻咽腔闭锁功能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