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俯卧Bobath球上够物
1.适用范围 前庭觉输人不良、躯干回旋欠佳、手眼协调不良、越过中线能力差。
2.目的 增加前庭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和反馈信息输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躯干主动回旋以屈伸腹肌;促进主动取物、抓握和适时放手。
3.器械 大治疗球、长凳、球或小布袋。
4.方法 让患儿俯卧在治疗球上,保持躯干回旋拿起长凳上的球或豆袋。在靠近患儿身体一侧设置一个目标点。仰卧时,患儿旋转躯干使用远离目标的手臂取物。治疗师对患儿骨盆、下肢或者便于躯干回旋的近端进行手法操作(图9-42)。
5.注意 当患儿躯干回旋取球时,应避免上肢不能负荷体重的情况发生。不能抗重力的患儿不能进行此项活动。
6.延伸活动 使用带触点的治疗球和其他物体提供额外的触觉体验。
九、静坐
1.适用范围 身体知觉和身体空间意识减弱,触觉、本体感觉和前庭觉输人不良,双足承重不良,坐位姿势控制不良,抗地心引力维持稳定姿势能力减弱,身体姿势和运动意识减弱。
2.目的 增强本体感觉、前庭觉、触觉和视觉输人,提高患儿对身体某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空间和物体之间关系的认识;通过下肢和动态姿势控制,增加身体承重意识;通过感觉体验增强身体意识。通过抗重力激活躯干肌控制动态姿势;体验下肢承重:
3.器械 长凳、镜子。
4.方法 让患儿坐在长凳上,要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均屈曲90°,双足足底完全着地。让患儿积极参加,首先是身体和身体姿势,然后是外部活动。治疗师可以做一个游戏让患儿回答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空间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一面镜子提供患儿反应的直观反馈信息。
5.注意 避免躯干、骨盆、下肢和颈部不对称:
6.延伸活动 提供一个出发姿势和有针对性的互动环境。治疗师间断性提供辅助,使患儿维持坐位动态姿势平衡。为了增加活动难度,可在不稳定平面上进行,如在球上进行(图9-43)。
十、倾料秋千
1.适用范围 抗重力伸展不良、侧方重心移动困难、俯卧位代偿模式增加地球引力的影响、承重时协调能力减弱、对前庭感觉输入反应性低、本体感觉输人不良。
2.目的 提供线性前庭觉输入;依靠支撑表面纹理,使患儿腹部接受触觉输人;提高对物体和空间的感觉意识。提供颈和肩脚带协调运动;改善双侧协调运动;俯卧位便于保持平衡并容易发生矫正反应。
3.器械 秋千、安全垫、吊杠。
4.方法 在安全垫上方搭建一个秋千,要求一端比另一端高30cm。让患儿俯卧于平台上,面对较高一端。鼓励患儿从稳定平面抓住绳子,拉动吊杠或者用双足推动摇晃秋千(图9一44)。
5.注意 通过监测运动强度,提供外部骨盆支持或利用防滑用具表面,防止患儿从秋千上滑落。观察患儿代偿动作,比如抬高肩胛带或骨盆支持面宽(骨盆过度外展外旋)等。
6.延伸活动 治疗师可增加运动中对角线和横向成分以更改患儿体验,这样便于横向重心移动和可能的旋转。如果通过拉秋千绳和吊杠产生运动,患儿将体验更多的本体感觉输人。在秋千表面增加毛毯或其他有纹理的材料,会改变触觉休验。
·end·